172015-12
新浪專訪:進口瓷磚領軍人張有利 幸福的煩惱
發布者:筑巢集團?????
12月10日,新浪家居執行總編張永志對筑巢投資集團董事長、意大利IMOLA陶瓷中國區總裁張有利先生進行了專訪。作為家居行業的前瞻者、進口瓷磚行業的領軍人,張有利先生以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觀點解讀了高端市場的發展特點,探討未來家居行業何去何從。
新浪家居文 主筆 張永志 記者 陳潔
在中國裝飾建材零售領域IMOLA陶瓷(之前為蜜蜂瓷磚,2014年更名為IMOLA)非常有名,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高端消費者都以裝修能用到進口的IMOLA為榮。據了解,在中國的進口瓷磚領域IMOLA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然而,即使是這樣,進口瓷磚領軍人張有利卻一直也無法高興起來,反倒有著幸福的“煩惱”。
高端消費領域有破更有"立"
2015年整體的市場大環境不好,尤其是高端消費、奢侈消費更是受到巨大沖擊,面對這樣一個市場環境,IMOLA的銷售情況如何呢?在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記者的心里其實也是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不會有太好的增長。
然而,IMOLA陶瓷中國區總裁張有利卻告訴記者一個吃驚的消息。“保守估計,今年IMOLA在全國市場平均有15%的增長,北京市場最低有70%的增長。更可貴的是,這種增長是在全國門店有適度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的。”
這似乎令人吃驚。但張有利客觀、理性的分析讓記者有了答案。張有利分析,2015年家居市場一大特點就是兩級分化特點十分明顯。具體來說高端消費領域一些送禮消費、腐敗消費的產品一落千丈,比如一些紅木家具和歐美家具,但理性的高端消費對高品質的進口建材和高端定制家居消費卻十分活躍,從進口瓷磚、衛浴、地板的消費情況可以得到驗證。另一方面,品牌也出現分化,大品牌的市場占有力越來越大,中小品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在張有利看來,擠破高端消費領域的泡沫,讓真正的需求得到釋放和滿足,從長久來看有利于做進口零售的企業持續發展。正所謂不破不立,這兩年的進口建材和家具消費領域就是一個有破有立的過程。
從來就沒有過賺暴利的想法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做進口瓷磚那一定賣的非常貴,商家也一定賺的高利潤,甚至暴利。但張有利介紹,從1999年做進口瓷磚開始的那天起,就從來沒想過賺暴利。“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企業種下了健康、透明的基因,IMOLA的瓷磚價格并不高,很多國產的石材、大理石瓷磚產品都比我們貴,但我們一直堅守原則。”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國的高端消費者大部分都是些高學歷、高收入、經常出國的人士,不可能忽悠他們。因此,高端進口消費市場越來越理性,進口產品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原來那些動輒天價的進口產品漸漸被消費者拋棄。
“當我做這家企業的時候,想就是可持續性發展,要做百年老店。15年來,IMOLA在中國的銷售一直堅持合理公道的定價。”張有利給記者擺了個事實,進口的五金、潔具、壁紙、衛浴、櫥柜等產品價格大多是國產一線品牌的3-5倍。但是瓷磚這塊,IMOLA大概是國內一線瓷磚品的2倍。”
“堅持合理定價,賺合理的利潤,這是我經營的原則。”張有利認為,隨著國際化和互聯網化趨勢的發展,未來任何產品的價格都是完全透明的,想做長久生意就不能心術不正。走合理價格、賺合理利潤的模式讓張有利帶領的IMOLA在中國市場穩步發展。截止目前,IMOLA已經在中國100多個經濟發達城市擁有了150家專賣店,高端進口瓷磚市場占有率超過60%,堪稱絕對的領頭羊。
盼多些競爭者絕不是因為狂
企業穩步發展,即使在2015年這樣一個家居市場的大調整之年,IMOLA依然有著不錯的增長,按理說,張有利應該是幸福和開心的。但張有利卻有著不被外人的理解的煩惱。
煩惱什么?記者十分不理解的問張有利。“IMOLA一枝獨秀,缺乏強有力的競爭者這讓我們感到很寂寞。”乍一聽,這話說的可是夠狂,估計一般人難以接受。然而,當張有利清醒而冷靜的分析之后,我們又認為這種說法十分的客觀。
“雖然IMOLA有一定規模,市場占有率也很高,但對于進口瓷磚整體消費市場而言并沒有充分的開發。因為缺少參與者和競爭者,進口瓷磚上百億的市場并未迎來真正的爆發期。商業還是充分競爭的好,張有利意識到,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行業才能在充分競爭中不斷發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外人看來IMOLA無疑是一個成功者和強大者。但張有利一直在思索如何讓自己的企業能夠突破,雖然一直有著很好的增長和市場占有率,但企業的總體業績規模卻一直無法再邁上一個更大的臺階。在經過充分思考后,張有利認為只有做大品類才有可能實現飛躍。
張有利在心態上十分坦然和開放,歡迎更多的強勁競爭品牌的出現,希望大家一起做大進口瓷磚這個市場蛋糕。“如果短期內沒有一定的競爭者出現,我們將自己培養競爭者。”此外,2016年IMOLA還將在社會大眾層面嘗試有效的推廣。“15年來,IMOLA開拓了一個消費品類,但未來要想做得更大,可能需要在大眾領域做推廣,這將是一個新的課題!”